墨韵连两校,文脉续新章。10月14日,“宣纸上的北大与浙外”书法展在学校弘文馆启幕。展览共展出来自北京大学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六位书法家的70幅书法作品。本次展览也是浙外建校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之一。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张国有,北京大学博雅教授、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陈洪捷,北京燕园博雅书画院院长、《艺术主流》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牛耕耘,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张环宙,浙江外国语学院原党委书记宣勇,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洪明出席开幕式。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杭州计算机学校等省内外兄弟院校代表,浙外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仪式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姚旻主持。

张环宙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是浙外建校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南北高校间的文化对话,不仅是笔墨技艺的展现,更是两校师生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张环宙代表学校向北京大学及各地高校同仁、各界朋友及筹展教师致以诚挚感谢。她指出,北大与浙外虽地处南北、定位不同,但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想上志同道合。北大以深厚底蕴涵养思想,浙外以国际视野传播文明,北大的哲思深度与浙外的国际广度,在宣纸上相遇、对话、共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她期待以展览为契机,继续推动北大、浙外两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深度合作,携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注入新的活力。

陈洪捷在致辞中分享了展览内容创新的独特价值,不同于传统书法创作聚焦古典诗词,参展作品更加注重以笔墨传递大学精神,在当下学术环境中具有深刻意义。他提及此前时任北大党委书记郝平带队访问浙外的交流基础,称本次展览是两校“学艺相融、情谊相牵”的精致礼物。大学精神需要具象载体,书法正是演绎精神的理想形式。陈洪捷表示,此次是两校六位书法家首次在浙外弘文馆的文化场景中联合办展,希望师生能从笔墨中汲取文化记忆与精神力量。

开幕式上,张环宙代表学校为两校书法家代表颁发捐赠证书。




现场,陈洪捷教授、牛耕耘教授率先挥毫,笔墨流转间,“博雅与共”“志通天下”等作品渐次成型,尽显品格;随后,宣勇教授、张寿松教授接续创作,以苍劲笔力书写“兼容并包”“求道明德”,作品间交相呼应,彰显风骨。四位嘉宾的即兴创作引得现场掌声不断,让师生直观感受传统书法“静态之美”与“动态之灵”的交融。


交流环节,爱好书法的学生代表围绕“创作心境的表达”“作品总体构思的设计”“书法展背后的故事与初心”等主题,与书法家们深入探寻书法创作的精神内核和实践细节。留学生们也现场体验了书法创作,纷纷感叹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宣纸上的北大与浙外”书法展是两校深化文化交流的首次联合展览,不仅为庆祝浙外建校70周年注入文化活力,更搭建了校际文化交流的新平台。未来两校还将围绕书法创作、美育实践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间薪火相传。
摄影:赵振宇、黄圣冬、邹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