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浙江日报理论周刊(7版)、潮新闻刊发我校特聘教授、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陈溪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以中观架构为指引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全文转载如下:
以中观架构为指引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陈溪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考察浙江时,明确提出浙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为做好开放领域各项工作的总牵引,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定不移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释放开放合作新红利。
高水平高能级开放的着力点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要围绕“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做到“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增强“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等战略目标来推进各项工作,最终成效也要以此来检验。
为指引相关工作,浙江提出坚持“两手抓”、突出“三件大事”和注重“五个统筹”。“两手抓”指一手抓硬件,就是要抓好港口、机场、集疏运体系等建设;一手抓软件,就是要创新提升规则、制度、服务等水平。“三件大事”就是“平台提能级、枢纽建强、模式创新”:“平台提能级”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义乌小商品城、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还有各类展会等,都要提高能级、创新规则、完善制度;“枢纽建强”指世界一流强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民航强省3个方面都要做大做强;“模式创新”指外经外贸外资要创造新模式。“五个统筹”,即统筹改革和开放、统筹“硬件”和“软件”、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内贸和外贸、统筹开放和安全。这些主要抓手和工作导向的部署实现了对战略目标的系统性分解,为各层级地方政府、各领域职能部门或各行业大型国企的实践行动提供了宏观指引。但是,如果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全面、系统且可操作的中观指南,可能导致宏观层面的战略目标与各行各业微观层面的实施操作脱节,使国内和海外重大项目或行动积累系统性风险,不利于巩固省内存量基本盘和提升海外增量新动能,延缓了浙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进程。因此,为发挥政策引导保障支撑作用,最大程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全省的全面发展动力,浙江亟需构建多元基础设施协同的中观架构,支撑“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多元基础设施协同-反馈机制”一体化行动路径,以系统思维创新、理论方法创新和本地实践创新指引全省的开放工作。
高水平高能级开放的主攻方向
在起步阶段,需要各层级地方政府、各领域职能部门或各行业大型国企的执行层分析、识别和聚焦多跨业务密集汇聚的前沿交叉领域,探索并建立先行试点,确立国内和海外两个主攻方向,以多元基础设施协同加速国内和海外各类海岛、山区、平原等地理、经济、文化迥异区域的融合进程。
主攻方向在巩固省内基本盘,即“立足浙江发展浙江”。审视浙江省内现有重大项目或行动,已经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以“提升开放枢纽辐射全球作用”为例,浙江正系统构建“135X”整体格局,就是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牵引,提升杭州、金义、温州3大物流枢纽,拓展义甬舟、金丽温等5大通道,培育一批区域性特色节点。这种多元基础设施协同的整体布局就是中观架构的具象化体现。在实施层面,它以港航、轨交为主要途径疏通沿海-内陆节点城市、构建辐射世界的现代化交通物流网络,为建成全球或区域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地与新兴产业集聚地创造了前提条件。这种系统性、融合性布局为浙江沿海的石化、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以及自海向陆的沿途各类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全要素流动提供了硬件基础。
主攻方向在提升海外增量新动能,即“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以“一带一路”沿线行动为例,展示多元基础设施协同的中观架构对海外行动的指引效用。浙江的金融投资、高端制造、轻工制造、信息通信、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的产能、技术、人才、资本尝试跳出有限的浙江市场,与国内或海外多元主体联合推动区域融合,提升包括浙商在内的中国企业的本地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以降低国内或海外重大项目或行动的不确定性或系统性风险。此时,在重大项目群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等多阶段进程中,实现跨区域的轨交、路桥、港航、公卫等传统基础设施与跨区域的通信网络、数据中心、通用人工智能中心和无人或智能地面或低空交通系统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跨区域的政务服务系统、数据合理流动与监管等制度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在对华友好、和平稳定且具发展潜力的全球目标市场促进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这种基于多元基础设施协同的中观架构,不仅促进区域融合,还将指引沿线各国各地区的节点城市或重要城市群系统性应对包括公共卫生、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应急事件等多种全球治理挑战,建成可供全球参考的中国式现代化案例。
对全国和全球高水平高能级开放的启示
这种基于多元基础设施协同的中观架构,支撑了“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多元基础设施协同-反馈机制”一体化行动路径。这种系统性、融合性布局不仅有助于指引浙江省内的杭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或推动宁波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国内城市群或海外领先的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发展而言,也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在全省尺度上,多元基础设施协同的中观架构和一体化行动路径将有效落实省委省政府所提出的高水平、高能级开放的战略目标,为引导全省加快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实现开放红利与提振和扩大消费、重大项目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等省内重大改革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尺度上,在大国博弈和技术竞争加剧之际,这种系统思维创新、理论方法创新和本地实践创新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保障我国和世界各国从地缘政治变革、地缘经济发展中收获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外交利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提供物质储备和精神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元基础设施协同的中观架构及相应的一体化行动路径为全国的高质量改革、开放和创新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面、系统且可操作的实施指南。
媒体链接:
浙江日报
https://zjrb.zjol.com.cn/html/2025-01/20/content_3799854.htm?div=-1
潮新闻
https://mepaper.zjol.com.cn/szb/zjrb_hd_news.html?theDate=2025-01-20&link_text=content_3799854.htm?div=-1&source=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