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以“中拉风雨同舟 共筑合作新高地”为题,就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采访了我校巴西研究中心主任、巴西籍外教施若杰教授。
施若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有14亿多人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则有超过6亿人口。东半球的“全球南方”与西半球的“全球南方”开展富有成效且有利于全人类的对话,将对世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中拉论坛基于一种倡导对话、合作、和平、友谊与相互理解的世界观,摒弃了对抗与零和博弈的思维。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加强中拉论坛建设,对于应对地缘政治挑战、创造有利于各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施若杰表示,该宣言展现了中拉对话在过去十年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突出了多边主义和南南合作的重要性,并重申了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此外,为深化论坛发展,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还共同制定《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让双方合作具备了详细的总体指导方针。
习近平主席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主旨讲话为深化中拉合作指明了方向。施若杰表示,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蕴含着诸多极具价值的观点。讲话体现了谱写新篇章的决心,提出启动“五大工程”。团结工程精准地体现了论坛的核心意义;发展工程呼吁营造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文明工程是构建坚不可摧牢固友谊的关键途径;和平工程是实现共同繁荣和人类幸福的基础;民心工程将进一步推动人类在各领域的交流。
媒体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报
https://epaper.csstoday.cn/epaper/read.do?m=i&iid=7106&eid=51584&sid=239195&idate=12_2025-05-16_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