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至13日,第三届话语语用学国际学术会议召开。本次会议以“话语、语用与网络”为主题,举行主旨报告12场,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多角度、多层面探讨话语语用研究领域议题。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柴改英致欢迎辞。她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外语专业特色及话语语用学研究现状。她指出,话语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塑造人类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基本方式,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次国际会议对于探讨话语、语用学与网络之间的复杂关系,推动话语语用学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主旨报告环节,SSCI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前主编、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教授乔纳森·卡尔佩珀阐释了互惠原则作为影响礼貌与不礼貌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网络交际中的实际运用。华中师范大学廖美珍教授从目的驱动原则角度探讨了礼貌的连续统模型。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会长、CSSCI期刊《现代外语》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分析了面子威胁和责任在工资纠纷调解中的互动。中国海洋大学吴亚欣教授指出,社会关系通过互动双方运用语言协商达成,语言使用为社会关系的达成和变化提供了有力佐证。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桑娜-盖斯·坦斯卡宁教授利用具体案例重点对网络互动话语中的自我谴责现象进行了元语用分析。SSCI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前主编、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迈克尔•霍尔讨论了语料与研究方法对于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大数据语言模型如何影响(不)礼貌研究的分析结果。日本都留文科大学福岛佐江子教授通过具体实例着重说明社交媒体交往过程中三种“考虑周到”的表现形式。维也纳大学赫尔穆特·格鲁伯教授通过具体实例阐释说明了话语语用学中意向性的核心概念和问题。西北师范大学曹进教授认为积极礼貌策略是构建良好网络生态的基石,值得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SSCI期刊Pragmatics & Cognition执行主编、希腊雅典大学助理教授安娜·皮亚塔认为不同语言模态和语言互动产生新型的“社交修饰”方式。华东师范大学何刚教授指出聚焦构建过程的文化语用学对解释语用学至关重要。SSCI期刊Journalof Pragmatics副主编、昆士兰大学高级讲师瓦莱里娅·辛克维奇乌特重点讨论网络会话中的语言使用者如何根据社会行动、类别、规范和期望共同构建其(未)完成的主体间性。
本次会议由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承办,中外话语语用研究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网络语用学》(Internet Pragmatics)编辑部以及施普林格出版社协办。来自英国、希腊、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芬兰等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中外代表1000多人次线上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