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庆征文】叩开清华门!他难忘浙外给予他跨界生长的土壤和韧性
自浙外毕业已逾两载,每当夜色漫过窗棂,思绪总会循着记忆的藤蔓攀回小和山——那些与室友在操场追逐晚风的夜晚,和同学骑行至西湖畔看云卷云舒的午后,还有与好友在风雨连廊相连的教学楼间闲逛的黄昏,都成了心底不会褪色的帧画。

【校庆征文】浙外的光
浙外的四年,是我一生中珍贵的经历和回忆。在浙外,我学会了如何学习。说到学习能力,总会想起马新生老师,我们私下里都叫他“老马”。老马个子不高,却总骑着一辆高大的凤凰牌自行车来上班。数学建模对数学系学生来说,挑战不小。很多题目,网上搜不到题,更找不到答案。

【校庆征文】微霖之光,破茧之路
2016年的夏天,当我在浙江外国语学院毕业典礼上,作为省优毕业生接过毕业证书时,眼眶不禁湿润。四年前那个拖着行李箱、独自走进校门的普通女孩,已能自信地面对整个学院进行演讲。手指抚过证书上烫金的校徽,我的思绪飘回那个改变我一生的初秋午后。

【浙外故事】解锁新身份,奔赴星辰大海
小和山的蝉鸣,奏响远行的序曲。浙外2025届毕业生们怀揣理想,肩负担当,在祖国大地和广阔的世界。标注下闪亮的青春坐标。或在国际舞台挥洒才华,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或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或在边疆基层服务耕耘,践行家国情怀。

【校庆征文】浙外,发现和实现梦想的地方
我大三开始创业,大四初显成果,而后在省内各城市开花结果,感谢母校的栽培!自2015年步入浙外校园,到2019年毕业后与母校合作,再到2025年的今天,我与母校的故事已放映了10年。

【校庆征文】浙外,生命的诗性绽放
西溪水摇碎七十年银月光华,我将十二载春秋熬煮成蜜蜡,浇筑在“明德弘毅”的钟楼砖石,让“博雅通达”开成会吟唱的花。

【浙外故事】“双向奔赴”的热烈
清晨八点,阳光跃动在钱塘江面。2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俞小磊步履轻快,肩挎的帆布包里,装着凌晨方才定稿的《青年羽毛球联谊赛实施方案》。这是他作为杭州市学联执行主席在团市委驻会工作的第二个月,也是他扎根学生工作的第三年。从一名青涩的校团委学生助理,到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再到杭州市学联第二十七任执行主席,俞小磊始终笃信:真正的学生工作,是一场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校庆征文】岁月不居,时光如流
41年岁月,似乎仅在弹指一挥间。尘封的记忆如同旧日的书信,再次被一一打开:带着时代痕迹的校园、简朴明亮的教室,狭小而温馨的寝室,历历在目;老师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生动的教学,同学无私的帮助、激情的打闹、热烈的讨论,仿佛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