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故事】这场奔赴,开启超燃成长副本

来源:宣传部、中文学院 作者: 编辑:姚祥燕、郑周璇 时间:2024-12-10

在省政府与北大合作支持浙外“外语名校”建设的部署下,我校聚焦人才培养定位,与北大共同搭建平台,组织浙外学子前往北大交流学习。

日前,来自我校中文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17名学子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在这段奔赴学习中,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一起来听听!


22网新1班 熊中铮

我一直仰慕北大融媒体中心创作的新闻精品,更好奇北大同学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策划出如此多特色鲜明的新闻作品。当得知有机会去北大新闻传播学院交流学习时,我非常激动!

在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我看到了许多同学自信而富有激情地讨论学术话题,他们那份对知识的热爱激励着我要更珍惜每一刻的大学时光。特别是当我与结对同伴共同探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分享各自观点时,我深刻地认识到,优秀的新闻作品背后,是扎实的专业基础、持续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堂之外,无论是夜晚校园里充满活力的音乐夜跑活动,还是深夜仍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内刻苦钻研的身影,都在无声地告诉我:“卓越并非天生,而是通过不懈努力与自我挑战得来。我们需要擦亮信仰与希望之光,勇于关注社会现实,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虽然只有短短数日,我在北大不仅收获了新知、拓宽了眼界,亦激发了新的梦想。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珍贵的北大学习经历,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努力前进。

22网新1班 赵佳佳

当得知能赴北大交流学习的那个夜晚,我心中满是难以抑制的喜悦,久久不能入睡。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能够让我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新媒体专业,逐渐明晰未来职业方向的机会。

此次交流,让我收益最多的是北大的课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上,姜波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将采访的技巧与艺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引导我们学习如何与不同的采访对象建立信任,如何挖掘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故事。而在《广告学概论》课上,陈刚院长用大量生动有趣的广告实例,让那些看似抽象的广告理论瞬间变得鲜活起来。这也激发了我对广告创意的遐想与探索欲望。

在午餐交流会上,北大的老师们热心帮我们解答职业规划困惑。他们以北大学子在实践探索中逐渐找到职业方向为例激励我:“不要害怕试错,因为只有真正去做了,你才会明白自己不喜欢什么,从而发现自己喜欢什么。”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向着梦想、勇于实践。

22网新1班 徐翊嘉

北大于我而言,是未来升学计划的理想目标。这次去北大学习,正是拓宽我视野与思维的难得机遇。

在一周的交流生活中,我聆听了《视听新闻实务》《媒介经营与管理》《跨文化交流学》等课程,每一堂课都令我收获颇丰,让我对新闻与传播这一学科有了新的思考,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做新闻的本质是探索未知,需要我们“带着眼睛去观察,带着耳朵去倾听,带着嘴巴去询问,带着思考去求证,带着真诚去记录,带着责任去传播”。

在师生交流会中,北大的同学们与我们分享了怎样平衡好学习与生活、如何确定个人规划与职业发展等,令我受益匪浅。同时,她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也深深感染与激励着我。

行走在北大校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与开放包容的生活态度。与北大的这段相遇,让我看到了自我的更多可能性,也期待在未来,我能够站在浙外的平台上,拥抱一个更加辽阔、多彩的世界。

22汉教1班 王圣涵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教留学生学好中文,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得知有机会能和北大的老师、同学们一起面对面探讨这一话题时,我除了激动,更多的是庆幸。

在交流学习期间,印象最深的是听李海燕教授讲授《高级报刊》课程的情形。为了让留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社会现状,她将学生分享的电影案例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将电影与观众的交互性同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互性相结合,始终让留学生们处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同样,对于一些留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词汇,李教授会用非常巧妙的方式把抽象的词语具象化。比如在讲解“冠以”这个词语时,李教授将“冠”字放在历史轴线中,解释“冠”字的古意到今变,这也启发着我:只有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才能真正读懂中国,而从李教授身上,我看到了身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责任。未来,我将主动把对外汉语研究与中国历史结合,让外国友人真正爱上汉语,助力汉语之花在世界各个角落精彩绽放。

23汉教1班 吴逸凡

初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时,我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很简单。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发现,我的认知存在偏差。幸运的是,我遇见了这次北大学习交流之旅,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短期交流,更是帮助我解惑的一次深入探索。

在李海燕教授、王海峰教授的课堂上,我明白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质和特色是什么”这一关键问题,明白了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要透过字词的表层释义,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在《汉语语法解析》时,王教授用形象生动的图示和幽默风趣的例子,为留学生解释了多组易混淆词语。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扎实深厚的语言学功底是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这正是我急需补强的部分。

在观看北大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时,我发现留学生演讲时很喜欢举中国故事为例。这让我备受鼓舞:我们不能只传播中国语言,还要传播中国故事。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及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参加留学生结对交流活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3汉教1班 贾梓祺

过去,我对真实的对外汉语教学情景是模糊的,当得知学校组织学生赴北大交流学习的消息时,我怀揣着深化专业认知、拓宽学术视野的愿望递交了报名表。

从旁听启迪智慧的课程,参与师生间的深度座谈,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北大留学生交流互动……在北大的每一刻都留下了我的成长印记。其中,走进北大留学生课堂的体验尤为令我难以忘怀。在《影视汉语》的课上,王玉老师将经典影片巧妙融入教学之中,他一边剖析剧情与人物性格,一边自然而然地引出汉语生词与语法点,使得学习过程既有趣又高效。我逐渐意识到,对外汉语教学不应局限在知识层面,而应借助多样化载体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在聆听北大学长学姐们分享学习第二外语、参与孔子学院志愿者活动、参加汉教专业比赛等经历时,我被他们严谨的学风所折服。我愈发认识到,兴趣是驱动我们在国际中文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最强动力,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汉语国际教师不可或缺的素养。

期待未来,我们从浙外出发,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不断深耕,在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道路上留下属于浙外青年的智慧!